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

金庸武俠小說的山洞

一、引言

「主角進入山洞後有神奇的經歷」的故事模式, 早見於中國傳統的敘事文中, 舉例如《搜神後記》中桃花源和仙館玉漿的故事, 又《異苑》有蠻人射鹿, 入石穴, 發現別有天地的故事, 另《太平廣記》有黃原隨青犬逐鹿入一山穴, 娶神人妙音為妻的故事, 洪樹華(1966- )曾將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歸納, 整理出一份「洞穴仙境」一覽表。降及清代, 蒲松齡(1640-1715)在〈翩翩〉中說的, 也是羅子浮在洞中的奇遇
  按《世界文化象徵辭典》「洞穴」詞條的解釋: 「這是一個位於地下或石壁中的地方, 它上有拱頂, 或多或少深入在泥土或山岩裡面, 內部大抵陰暗無光; 有的洞穴似乎更黑更深一些, 它們蜿蜒曲折, 沒有直接向陽的出口」。考古上的發現, 已證明遠古的人類是穴居的, 中國神話中的西王母也是「穴處」, 〈大荒西經〉的記載是「有人戴勝, 虎齒, 豹尾, 穴處, 名曰西王母」。「穴」指的是山洞 , 《說文》「土, 室也」, 《易》〈繫辭〉下: 「上古穴居而野處, 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」。對於夢想家而言, 洞穴是無限夢想的隱蔽地方, 有休息和受到保護的意味。金庸(查良鏞, 1924- )武俠小說中所提及的山洞, 一類是過場性質的, 一類是「行為的地點」(place of action)。過場性質的山洞, 一般沒有具體的描述, 例如《碧》第3回開端, 安大娘將袁承志交啞巴送到華山隨穆人清學武, 曉行夜宿向北走了個多月, 他們不在客店投宿, 只隨便找個岩洞或是破廟休息; 又如《笑》第37, 令狐沖上恆山前, 喬裝為又聾又啞的僕婦, 到見性峰頂已是黃昏時份, 於是「找個荒僻的山洞, 睡了一覺」。至於作為「行為的地點」的山洞, 有推著動情節的功能。武俠小說寫江湖上武林中人的故事, 但江湖以外, 山洞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場景。山洞是密閉的, 它是一個「靜態空間」, 又以古墓、地窖、石室等與外界隔絕的形態出現。這是本文討論的對象

[待續…...]

"Cave Imagery in Jin Yong's Martial Arts Fiction" (金庸武俠小說的山洞意象), Chunggugŏ munhak (中國語文學)[Korea], No.55 (June 2010), pp.497-519.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