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前言
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期間設有各種救助機構,包括戰區學生指導處,為逃離戰區的學生提供升學和就業方面的救濟安排。凡選擇繼續學業者,經審查合格後即可以借讀或轉讀的方式安排就學,而政府也有貸金政策。及後淪陷地區日增,教育部為救濟學生,凡未及考入專科以上學校者,予以登記驗證後,即分發至先修班肄業 。1942年5月-9月的浙贛戰事,對於救濟戰區青年,政府亦積極辦理招訓工作。教育部本來就有戰區學生招致訓練會,各戰區亦設有分會,負責辦理招致、接待和分配訓練等事項,至於登記考試入學則由各該省教育廳和專科以上學校負責辦理,而當時教育部在蘇南、皖南和閩北各地都設有招待點 。查良鏞十九歲前後經歷的正是這個戰亂和流徙的年代。
----------------
[待續......]
《韓中言語文化研究》, 第58輯 , 2020年11月, 頁204-215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