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11日星期日

1940年代遷澳學校與澳門教育的發展--以廣大中學為例

一、前言
  根據《港澳學校概覽》所見的資料, 澳門於1939年8月有107所學校, 義學17所。1939年5月出版的《澳門遊覽指南》, 共有112所學校, 包括15所中級學校, 47所初級中學, 15所女子中學, 18所義學, 由內地遷澳的中學有14所, 遷澳的小學3所。又《1939-1940澳門教育年鑑》所見的僑校名單, 1939-40年度澳門有106所學校, 其中因戰事而遷澳的學校佔18所, 本地學校佔88所。本地學校有9所中學, 74所小學(其中有平民小學和平民夜學各有6所), 5所專科學校; 遷澳的學校計14所中學, 4所小學, 分別為嶺南中學、故鄉中學、故鄉小學、廣中中學、協和中學、執信中學、培正中學、培正小學、中德中學、培英中學、德基中學、越山中學、潔芳中學、知用中學、教忠中學、思思中學、思思小學、廣大小學, 男生14, 564名, 女生7, 548名 。上述原始文獻中的資料, 分類雖略有出入, 但所記的學校數量大體是一致的。趙世銘在《港澳學校概覽》的編後話中表示「這個時期, 不但空前, 簡直是絶後了。由於內地學校之外移, 與教育專才之易地努力, 僑教之向上, 在教育史上可說開一新紀元」, 他說的是港澳兩地的情況, 而劉羨冰曾喻之為對澳門教育的「一次輸血活動」, 故下文將以廣大中學為例, 整理該校早期在澳門的發展, 探索遷澳學校與澳門當時教育事業發展的關係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